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85.3
  • 期刊

國中社會領域歷史科探究式教學設計-以「清帝國時期的原住民社會」單元為例

摘要


自12年國教實施新課綱後,教學現場充滿了許多變化,學習內容及學習表現對教師來說都是嶄新的挑戰。在社會領綱中,原住民的歷史除了是重要的學習內容外,原住民族教育也是新課綱規範的19項重大議題之一,足見其重要性。本教案設計為呼應新課綱所強調的「素養導向」之教學與評量,以清帝國時期的原住民社會為學習內容,著重學生的自主學習、文本閱讀、分組合作及口頭發表等教學策略,並從教師設計的核心問題:「為何清代臺灣有四個阿里史的地名?」為題,以整合課程的知識點及線,最後構成完整的學習面。在課後作業方面,筆者針對服務學校學區內的嘉里村,讓學生分組進行「村名」的探究,目的是希望學習的效果能遷移,也讓學習活動連結真實生活情境。歷史的探究與實作活動是新課綱的特色及亮點,歷史教學不該只侷限於傳授學生歷史事實(知識),教師若能掌握教學的脈絡主軸,從核心問題的思辨及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歷史獨特的學科素養,方能逐步落實新課綱培育新時代公民的願景。

參考文獻


中華綜合發展研究院應用史學研究所總編纂,《羅東鎮志》,宜蘭:宜蘭縣羅東鎮公所,2002。
施懿琳總編纂,《埔里鎮志》,南投:南投縣埔里鎮公所,2018。
國立東華大學總撰,孫大川主撰,《秀林鄉志》,花蓮:花蓮縣秀林鄉公所,2006。
周惠民主編,廖經庭等編撰,《南一版國中七年級歷史科第一冊教師手冊》,臺北:南一書局,2019。
吳密察總策畫,廖娟秀特約總主編,劉素珍等漫畫繪製,許豐明等劇本編寫,陳雅文資料編寫,《漫畫台灣史》,臺北:新自然主義公司,200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