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216.73.216.156
  • 期刊

【論文摘要】腰椎手術對慢性下背痛患者的姿勢控制之影響-縱貫性研究

【論文摘要】Influence of Lumbar Surgery on Postural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ow Back Pain: A Longitudinal Study

摘要


背景與目的:慢性下背痛(chronic low back pain)是指持續至少12個星期的下背部疼痛,其是接受腰椎手術中最常見之脊椎疾患。研究指出慢性下背痛患者與同齡之健康成人相比下,除了有功能受限、失能與疼痛症狀出現,也會伴隨姿勢 控制受損的問題。然而,目前對於患者接受腰椎手術後之姿勢控制改善的研究有限,因此本篇研究將探討腰椎手術後對於慢性下背痛患者的姿勢控制之長期影響。方法:本篇研究分為慢性下背痛組(n = 52)與健康成人控制組(n = 27)。所有慢性下背痛個案是經由神經外科醫師,依據影像檢查及症狀診斷患有腰椎滑脫、椎間盤突出或腰椎狹窄症之需接受腰椎手術患者。慢性下背痛組會分別在手術前與手術後3、6、12個月進行評估,而控制組只進行一次評估。評估項目包括姿勢控制能力、視覺類比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歐氏失能量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與羅蘭─摩理斯下背痛生活障礙問卷(Roland-Morris Low Back Pain Disability Questionnaire, RMDQ)。在姿勢控制能力測試部分,受試者須閉眼站在力板上完成以下兩種各35秒的測試項目:(1)雙腳與肩同寬站立及(2)雙腳併攏站立。在資料分析的部分,會計算壓力中心的位移速度(mean velocity of center of pressure)反應受試者的姿勢控制能力。結果:在姿勢控制能力部分,慢性下背痛組的受試者在執行兩個姿勢控制測試項目時,其壓力中心的平均位移速度在術後6個月與術前情況相比較,皆顯著下降,而術後12個月與術前則無顯著差異。再者,慢性下背痛組之姿勢控制能力不論是在術前或術後3、6、12個月皆明顯地比控制組差。此外,慢性下背痛組在術後3、6、12個月的視覺類比量表、歐氏失能量表與羅蘭─摩理斯下背痛生活障礙問卷,與術前相較之下皆有顯著進步。結論:本研究顯示慢性下背痛患者其症狀在腰椎手術後有顯著地改善,且其姿勢控制能力在術後6個月內也有進步,但在術後一年的進步幅度趨緩,且姿勢控制能力仍低於健康成人。臨床意義:慢性下背痛患者經腰椎手術後,雖下背痛之症狀皆有改善,但仍不及健康成人,尤其手術1年後姿勢控制能力趨近術前狀況,故建議及早進行術後平衡訓練與姿勢矯正以改善姿勢控制能力。

關鍵字

無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