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與目的:肺功能測試是手術的重要指標。肺功能低落經常會與手術後肺部併發症發生相關。手術後的肺部併發症可能是因為手術的麻醉過程,會影響呼吸肌與纖毛擺動而造成肺炎等肺部併發症,且影響的時間可能達到術後6週,因此臨床上對於肺癌手術患者在住院期間與出院後一個月,胸腔內/外科醫師經常會轉介物理治療,並給予肺部擴張與呼吸訓練等。過去研究指出,肺癌手術後一年的肺活量可達到術前的9成。然而對於肺癌術後6週時的肺功能,卻較少研究探討。本研究的目標為追蹤肺癌患者術後6週的肺功能測試結果,觀察與肺癌術前的差異。方法:以高雄榮總肺癌手術後6週至3個月內,至復健部進行心肺復健測試的個案,觀察個案在手術前與手術後6週至3個月內,在肺功能測試的差異。結果:在2016至2017年間至復健部執行心肺運動測試的肺癌手術後患者共33位,其中符合術後6週至3個月者,共有7位,追蹤時間平均62.22天。肺功能數值以常模百分比呈現。在術前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為估計值104.85 ± 16.35%、第一秒用力吐氣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 FEV1)為估計值104.85 ± 18.01%、兩者之間的比例(FEV_1/FVC)為82.34 ± 4.52%;這些患者在6週至3個月間,FVC為估計值88.56 ± 12.34%、FVC為估計值87.00 ± 14.69%、FEV_1/ FVC為80.11 ± 6.37%,FVC與FEV_1皆低於術前的9成以下。結論:由本研究可知術後6週在肺功能的部分雖已不受手術麻醉的影響,但肺功能依舊低於術前的9成以下,因此建議肺癌手術後6週以上的患者應持續接受物理治療訓練,增進肺功能恢復並預防相關肺部併發症。臨床意義:建議肺癌患者應持續接受肺部擴張與呼吸訓練,並且應將肺功能測試作為肺癌術後患者長期追蹤的常規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