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3.110.248
  • 期刊

【論文摘要】運動前照射低能量雷射對延遲性酸痛及肌肉組織恢復之影響

【論文摘要】Effects of Low-Level Laser Applied Before Exercise on 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 and Tissue Recovery

摘要


背景與目的:延遲性肌肉酸痛(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 DOMS)是一種常見骨骼肌肉問題,是在運動後8~24小時內肌肉逐漸增加酸痛的現象,通常在運動後的24~72小時會達到最大肌肉酸痛與不適。原因為從事不熟悉或不常從事的運動、超乎平時強度的訓練,但症狀會在運動後的5~7天才逐漸緩解並完全恢復。低能量雷射使用於光生物刺激療法是近年來常見的治療方式,具有非侵入以及無副作用的特點,也被廣泛應用在各種骨科物理治療上,具有正面的療效,但目前較少探討運動前使用低能量雷射對延遲性肌肉酸痛的效果。因此,本研究探討間接性增強式訓練前使用低能量雷射照射股四頭肌,觀察延遲性肌肉酸痛與肌肉張力的變化。方法:20位健康受測者分兩組進行研究,實驗組使用低能量雷射由7顆近外線雷射二極體構成一個雷射矩陣,單顆輸出功率為30 mW,波長為830 nm,輸出頻率為10 Hz,總治療劑量為315 J,對照組則使用無雷射輸出的偽雷射。兩組皆在開始運動前對股四頭肌進行照射,將儀器放置於股四頭肌上的5個點照射10 min。延遲性肌肉酸痛誘發採股四頭肌離心運動,進行8~12組運動,每組共8次動作,每個動作進行20 sec休息10 sec,組間休息數分鐘。在運動前、後及24、48及72小時評估自覺疼痛量表及使用肌肉檢測儀(Myoton-Pro, Myoton AS, Tallinn, Estonia)評估肌肉張力,包含肌肉張力、肌肉硬度、肌肉彈性、底波拉參數和肌肉內部機械壓力釋放時間。各變項資料採用t檢定比較兩組間差異,各組運動前後及後三天採用配對t檢定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兩組在運動後24小時的自覺疼痛量表都大於4分,雷射組在24與48小時有顯著下降(p<0.05),對照組在24與72小時也有顯著下降(p<0.05)。肌肉檢測儀數值發現雷射組在48小時有顯著變化,對照組則在24小時即發現顯著性變化(p<0.05)。結論:低能量雷射在延遲性肌肉酸痛預防上並無顯著效果,對於肌肉組織的張力與粘彈性結構影響會於48小時產生。臨床意義:低能量雷射的肌肉組織恢復的延遲現象仍未知,需再進一步研究探討。

關鍵字

無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