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與目的:踝足矯具是腦性麻痺兒童常使用的矯具。先前的研究指出,踝足矯具可以提高腦性麻痺兒童的步行速度,減少能量消耗並改善步態。拍攝腦性麻痺兒童的步態後,並使用愛丁堡視覺步態量表(Edinburgh Visual Gait Score)評估,這是一種評估腦性麻痺兒童步態偏差的方法,在先前的研究中顯示出良好的觀察者內和觀察者間信度。針對腦性麻痺兒童的步態進行評估,並為其提供適當的踝足矯具是很重要的。因此,我們透過拍攝腦性麻痺兒童的步態後,用愛丁堡視覺步態量表來探討踝足矯具對腦性麻痺兒童步態的影響。方法:21位腦性麻痺兒童參加了這項研究。收集的數據包括基本資料、身體功能和穿戴踝足矯具前後步態表現。為了提高愛丁堡視覺步態量表的準確性,使用Kinovea軟體,在二維圖像上疊加線條來測量關節角度。當中刪除了兩項項目,分別是後足跟,此項目在穿戴踝足矯具後無法進行視覺評估。另一個刪除的項目是骨盆旋轉,因為它是三維平面的動作,無法使用Kinovea軟體在二維影像上進行測量。統計方式使用配對T檢驗計算穿戴踝足矯具後步態的差異。結果:包括21位腦性麻痺兒童,平均身高117 cm,平均體重24 kg,平均年齡88個月。結果顯示穿戴踝足矯具前後,在愛丁堡視覺步態量表中除了足部旋轉外,足部和腳踝項目皆呈現顯著差異(p < 0.05)。步態站立期及擺動期的踝背屈角度皆有良好的效果量改變(effect size> 0.8)。由於踝足矯具限制了踝關節和足部的動作,因此矢狀面腳踝和足部動作有了立即的改變。結論:使用愛丁堡視覺步態量表評估腦性麻痺兒童穿戴踝足矯具後的差異中,踝關節和足部的矢狀運動方向呈現明顯的差異,並且在站立期和擺動期對踝關節背屈角度產生良好的效果量改變。臨床相關性:攝影步態量表可以幫助評估腦性麻痺兒童步態上佩戴踝足矯具後的差異,並為臨床評估人員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