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與目的:懷孕或產後骨盆帶疼痛的發生受到兩種因素的影響:一種為雌激素分泌增加後造成韌帶肌肉鬆弛,使骨盆不穩定;另一種則為力學機械因素,乃由於懷孕造成的重心前傾,導致產後其構造變得不穩定而造成的疼痛。肌能系貼紮目前被廣泛的運用在肌肉骨骼疼痛失能的恢復,是一種防水無藥性的彈力貼布,可以促進肌肉的活化程度、加強血液循環及淋巴回流。貼紮介入已被證實可以減緩下背痛患者之疼痛與失能。然而,目前沒有研究使用肌能系貼布緩解產後骨盆帶疼痛。因此,本初期研究欲探討肌能系貼紮對產後骨盆帶疼痛婦女,在疼痛、失能程度、骨盆底肌功能與生活品質的影響。方法:本前瞻性初步研究目前招募8位溫州地區有骨盆帶疼痛且為產後1個月至5年內的婦女。貼紮方式以臀大肌起始點為錨點,患者呈站姿將貼紮側腳踏上臺階使得臀大肌在延展位,貼布拉伸25%張力以促進肌肉收縮,沿臀大肌走向貼紮,回歸至站姿後,彎腰前傾並將軀幹向同側旋轉,貼布經胸腰筋膜跨越至對側闊背肌(功能線走向)為終點。再使用一條貼布貼紮對側功能線,對側貼紮方式相同。另使用一條拉伸50%張力貼布,橫向至兩側骶髂關節處,進行關節穩定。所有婦女進行為期2周的治療,每4天更換一次貼布,共接受3次貼紮介入。在介入前及2周介入後進行評估,評估內容包含以下:視覺類比量表、骨盆帶疼痛失能問卷、歐式下背痛失能量表、病患特殊性功能量表、健康生活品質量表、整體變化評分、10公尺行走測試、起立行走測試、主動伸直抬腿疲勞測試、牛津骨盆底肌肌力測試及陰道壓力測試。統計分析是以威爾卡森符號檢定進行分析比較。結果:初步結果發現疼痛(3.13 ±0.80 vs. 1.68 ± 1.11, p = 0.011)、骨盆帶疼痛失能分數(24.17 ± 15.14% vs. 18.67 ± 13.52%, p =0.042)、歐式下背痛失能指數(24.75 ± 14.50%vs. 17.50 ± 1 3.80%, p = 0.018)、健康生活品質(55.75 ± 22.35 vs. 62.88 ± 26.52, p = 0.05)、病患特殊性功能分數(6.81 ± 2.18 vs. 8.47 ± 1.33,p = 0.012)及起立行走表現時間(8.31 ± 1.58s vs.7.02±1.13s, p = 0.017),在2周介入後都有顯著的改善。其他評估則無變化。結論:肌能系彈性貼紮對產後骨盆帶疼痛的婦女在疼痛、失能程度及生活品質似乎有正向的效果,但在骨盆底肌功能則無變化。臨床意義:臨床上針對產後骨盆帶疼痛婦女除了常規的物理治療以外,可以增加肌能系彈性貼紮治療,作為一種簡單快捷有效的輔助治療方式,有助於疼痛與失能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