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216.73.216.120
  • 期刊

【論文摘要】本體感覺神經肌肉誘發術改善中風患者步態的骨盆活動:個案報告

【論文摘要】PNF Interventions to Improve Pelvic Movements During Gait in a Stroke Patient: A Case Report

摘要


背景與目的:文獻指出骨盆本體感覺神經肌肉誘發術(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PNF] pelvic pattern, PPP)及本體感覺神經肌肉誘發術步態訓練(PNF gait training, PGT),增加行走速度,誘發髖伸展及重心轉移。因此,研究目的探討由墊上和步態訓練的骨盆本體感覺神經肌肉誘發術是否能提升步態擺盪和站立期骨盆活動增進行走功能。方法:個案53歲女性,左側殼核腦出血,為發病後6個月,有布氏型失語症、簡易心智量表(Mini-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9分、下肢布朗斯壯分期為第IV期、患側腳跟無法接觸地面且骨盆為後傾。治療計畫則以節律性起始(rhythmic initiation)和緩慢反轉(slow reversal)手法執行15分鐘的PPP訓練,再加上20分鐘的PGT。治療頻率1週5次,共執行3週。前兩天介入,PGT需使用扶手,但至第四天,個案不需扶手。成效評估主要為威斯康星步態量表(Wisconsin Gait Scale, WGS)、次要測量變項為步行速度和步數。結果:WGS中患側站立期時間及重心位移量增加,且骨盆在擺盪期位置進步至正中位置,分數從32.85分進步至27.85分;步行速度從0.078m/秒至0.17m/秒;步數從18步/分至26步/分。結論:經過本體感覺神經肌肉誘發術介入,個案在步態週期中肢體位置有改善,行走速度增加。臨床意義:本體感覺神經肌肉誘發術對中風病人,可改變後縮的骨盆至正中位置,提升行走品質及活動參與。

關鍵字

無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