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為一終身的慢性發炎性風濕疾病,發生脊髓損傷的機率比正常人高出11.4倍。個案為一名62歲僵直性脊椎炎男性,在第十二節胸椎到第一節腰椎有出現假性關節之後做手術固定並引起脊髓損傷,術後為胸椎第12節脊髓損傷機能損傷等級法(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Impairment Scale, ASIA)A,半年後進步到腰椎第一節ASIA D,為脊髓圓錐症候群(conus medullaris syndrome)個案,並在門診接受物理治療,希望能夠改善行走功能。目的:利用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分析及實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方法,尋找實證研究中適合訓練脊髓損傷患者增進行走之治療方式。方法:實證研究中發現,踏步訓練可有效改善行走功能及平衡訓練時加入推或拉的干擾可以有效改善平衡功能及降低跌倒機率。所以利用這些方法做訓練,每週兩次,每次1小時。結果:3週後,六分鐘行走距離增加18公尺,坐站起走測試秒數減少6秒,本體感覺測試成功率增加,Biodex平衡測試儀的跌倒風險測試(Fall Risk Test)中,個案的跌倒風險比前次測試少了1個標準差。結論:本篇個案患有僵直性脊椎炎伴有脊髓損傷,故除了鼓勵個案多活動外,亦應注意預防跌倒,以及同時針對跨步、平衡及本體感覺受損等方面進行介入。臨床意義:本文章可提供臨床改善脊髓損傷患者增進行走功能及平衡能力之治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