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白血病是所有兒童癌症中發生率最高的,約佔所有兒童癌症的40%,在台灣,根據兒童癌症基金會的資料顯示,每年約有550例癌症新病患產生,以40%來計算,台灣每年有將近220例小兒白血病產生。 白血病是因為白血球惡化異常增生所致,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之特點是骨髓為同一型的不成熟白血病細胞所佔據;慢性白血病時,雖然不成熟的異常白血球增加,但成熟的各階段白血球亦多。西醫治療方式大約有以下幾種: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骨髓移植。 在中醫方面,小兒白血病在中醫屬血證,稱為「癥積」「血勞」。其病因病機為正氣不足,毒邪外襲,由表入裏,傷及營陰,骨髓受損,生血不足而血虛。血熱妄行或氣不攝血則可出血。正虛邪戀或陰傷血敗則壯熱不退。病久氣血兩虧,脈絡瘀阻,結於脅下刻成疤塊。可分幾個證型治療:(1)毒入營血,治則:清營涼血。(2)氣血兩虧,治則:益氣養血。(3)氣陰兩虛,治則:益氣養陰。(4)痰瘀互結,治則:活血化瘀散結。抗癌藥物:白花蛇舌草、山慈菇、半邊蓮、龍膽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