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5.185.96
  • 期刊

古代中醫是否有農尹與岐黃派之分?-探傷寒論之源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傷寒雜病論》是中醫經典著作之一,也是一直被視為我國現存最早的辨証論治專著。書中論述了多種外感熱病及部分內科雜病,建構六經傳變的規範,開中醫理、法、方藥之先河,成為中醫內科學的聖經寶典,為歷代醫家所推崇和遵循。凡學中醫者,人人不可不讀,為今日台灣中醫教育臨床教科書之首選,也是中醫師考試的指定科目。據考証,這本書是由東漢曾任長沙太守的張機、仲景先生所著,他在序言中說:「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陰陽大論》、《胎臚藥錄》,並《平脈辨証》,為《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儼然受到《黃帝內經》的影響。 然而如此重要的一本著作,遠在西元205年的東漢時代完成,卻遲至金代(西元1144年)才有成無己的首度註解?到清期的《溫病條辨》才有第二本中醫內科類似著作,表示傷寒論似不如黃帝內經一再的被註解與傳誦,是否有艱澀難懂或傳承上的問題呢?且內經已論十二經,論五臟六腑,卻未論藥物,而傷寒論僅擇六經來發揮,又已列出112種複方,竟無一詞引用自內經?不禁令人好奇,仲景先生真的師承於岐黃派嗎? 民國三十七年,楊紹伊先生以王叔和《脈經》和孫思邈《千金翼方》為本,校勘考訂《湯液經》一部。並在考次序中提及,「嘗謂醫學之有農尹岐黃二派」,且「歧黃之說,不如農尹之學之切實精純」,又說「知者以湯液家以六經統百病,歧黃家以五臟六腑統百病。」而「《湯液經法》外無二書。」指名仲景是論廣湯液經法,加上晉王叔和撰次遺文而成傷寒論。皇甫謐《甲乙經序》言:「伊尹以亞聖之才,撰用《神農本草》,以為《湯液》。」本文即意欲由近代相關文獻,探討傷寒論之源起,是否另有派別?以釐清此中醫史上之重大議題。

關鍵字

無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