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後半的歐洲,女性藝術家在社會中的地位並不受到重視,除了在大量生的工藝品從事裝飾彩繪工作之外,始終欠缺發展的機會。想要在如此艱困的環境中有所成就,不僅必須有超強的能力,還需有相當堅定的毅力,而法國、尤其巴黎,是唯一能夠給予女性發展空間的地方。巴黎的藝術多元化,私人的訓練機構和展覽空間率先成立,並取代了官方構制,它吸引了想要在藝術專業領域中求發展的女性自歐洲乃至於北美各地蜂擁而至,因為她們相信巴黎,遠比世界上任何其它地方,更能提供她們自由的創作空間;在巴黎,她們將獲得發展個人專業技能的最佳契機。即使如此,當時西方世界,包括巴黎在內,並非一直都有提供女性學習專業藝術課程的管道,尤其是官方政策,實際上並不支持女性朝純藝術的專業領域中發展。在四處林立的公私立藝術訓練機構之中,唯有朱利安學院自成立之初,便同時提供男性及女性專業的藝術訓練課程,實際上,便是從它開始吸引了來自全歐洲以及北美的女性藝術追求者來到巴黎。朱利安學院除了禮聘當時國際知名的藝術家,像是威廉.布葛侯、多尼.羅伯特-富樂里、居士塔佛.布隆傑、瓊保羅.羅倫斯等人來教導學生之外,還提供生活獎助學金鼓勵在創作上有傑出表現的學生,這非但激勵了學生們積極學習的慾望,同時也給了家境較為貧困的學員一線希望。朱利安學院對於學生的訓練方式兼具嚴謹性與多元化,她們不僅可以接受到在當時對於女性而言仍屬禁區的人體寫生訓練,更重要的是學院還提供她們自由與即興式的創作環境,讓學生在兼顧藝術性的掌握的同時,還能自由地發展個人風格。朱利安學院的學員可以任其興致自由的來去,他們當中也有不少人深被學院之外的藝術風潮所吸引。在持續以學院人體素描課程為基礎的同時,朱利安學院自1887年起,更享有作為現代主義及印象派藝術中心的美譽。稍後,那比斯畫派(Nabis)便是由一群在朱利安學院中相遇且共同學習的學生所組織而成的,馬蒂斯(Henri Matisse)也是在朱利安學院中開始他的學院學習,只是後來才自立門戶以宣揚他個人的藝術理念。雖然朱利安學院所培育出來的女畫家們,普遍以肖像畫見長,但仍不失各自的風格。傑出的女畫家如:路意絲.布里斯羅、羅絲瑪莉.姬雍、瑪莉.巴斯克斯夫、安娜.碧林絲卡……等人,都是當時沙龍展的嬌客。在接受了深厚扎實的素描基礎訓練之後,大部分畢業於朱利安學院的法國之外的女性學員回到了她們的祖國,並成為出色的專業藝術工作者。缺乏像朱利安學院所提供的專業學院訓練,她們是很難在專業藝術領域中被接受的。即使在1897年官方的巴黎美術學院被迫開始接受女性參與入學考試之後,仍有許多女性選擇進入朱利安學院就讀。在十九世紀後半,確實少有能和朱利安學院相抗衡的藝術培訓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