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4年8月至翌年7月於清法戰爭臺灣戰場上,北部來臺清軍12,000多人,半數受到瘴疫侵襲;法軍全軍5,000多人中超過1/4死於基隆的瘧疾與霍亂及澎湖的霍亂。雙方身陷在疾病環境泥淖中相互攻防、纏鬥,比誰先病倒。防守之便,反而是清軍於臺地戰場勝利的次要因素。其關鍵在於使清軍運補較法軍容易,也可就地增兵替補患者;反觀法軍卻是增援滯礙重重,清軍遂能以優勢人力對抗疾病行持久戰。清軍終在風土病這一影響勝負主要關鍵的幫助下,於近一年的持久戰中取得勝利。本文的結論:清、法兩軍的主要敵人都是疾病,死在人類手下的遠遠不比不上被疾病帶走生命的戰士,然而清軍人員基數因遠倍於法軍,相形之下耗損實力較厚。因此,清軍在風土病的天然防護網協助之下,透過持久戰的消耗戰贏得臺地戰場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