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7.129.72
  • 期刊

《孟子.告子上》前四章比喻與性義交涉之解讀與析辯

摘要


孟子告子篇的前幾章,由漢代以來一直有些爭論,本論文以為孟子與告子之間是一種師生的論學與交涉而非是辯論,這是本文的基本態度,所以有關對話之間具語句針對性的邏輯問題並不是解讀的重點,而是要直接解讀說話者的意圖與言語預設。我們以語言學上的隱喻理論(metaphors theory)解析孟、告所使用之比喻。進一步依關聯理論探討在與語境最大關聯,並且在解讀時處理努力最小的情況下,《孟子.告子上》前五章之章句解讀所可能呈現的最佳解讀。在「白人」與「長馬」的問題上,由於前人已有多種斷句與解讀,本文透過對前人文獻的總檢討,提出各種解讀的問題與困難,最後找尋出符合最佳解讀原則的解讀方式,同時也貞定了告子前四章可能有的斷句與解義。

關鍵字

孟子 告子 白人 白馬 杞柳 桮棬

參考文獻


Sperber, D.,Wilson, D..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蕭永倫(2001)。以孟子告子上中的對話為素材談論辯謬誤。哲學與文化。28(8),742。
朱湘玉(2003)。告子性定論定位之省思。師大學報‧人文與社會類。52,19-35。
Lakoff, George,Johnson , Mark(1980).Metaphors We Live By.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