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亨利貞」四字,實《易》中最關鍵之字眼,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而邇近隨諸多出土文物之發現,更掀波瀾,迄今仍未有定論。有鑑於此,本文即從字義之原始,以至辭句之推辨,並徵之典籍,證諸史實,對之作一解讀,冀能稍明其義也。蓋在卜辭中,「元亨利貞」之「亨」,縱應為「享」,且「貞」者「卜問」也,即「元享利貞」,而為「可舉行大享之祭,乃有利之占問」;唯至於《易》,其固已有所變化,「元亨利貞」就是「元亨利貞」,而「亨」乃「亨通」,「貞」者「正」也,即當作「大通,而必利在正固」,方更合乎其旨趣耳。
為了持續優化網站功能與使用者體驗,本網站將Cookies分析技術用於網站營運、分析和個人化服務之目的。
若您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本網站使用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