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3.129.9
  • 期刊

儒學何為-從「內聖外王」和當代新儒家的詮釋談起

What is Confucianism for -A Discussion on the ldea of "Inner Sagehood and Outer Kingliness" with Its Contemporary Neo-Confucian Interpretations

摘要


「內聖外王」是儒學經典命題,是儒學的價值目標及其實現途徑的統一。當代新儒家對「內聖外王」的詮釋有「信仰型」和「思辨型」兩種觀點,二者都肯定儒學「外王」價值的開出,但前者聚焦價值之「有無」,體現出向外推出關係和理論的內在緊張,後者聚焦價值之「多少」,體現出平行共存關係和實踐的外在緊張。「理想型」觀點是化解上述緊張的理論新建構,強調「內聖」與「外王」在本源層面的本末關係和價值層面的輕重關係和二者間的辯證遞進關係,理論旨趣在於形上思辨必然指向價值模型的建構,二者共同落實于「現實」中。「現實」呈現為「信仰」與「理想」的交融形態和「內聖外王」於歷史世界中的實然狀態,從而肯定儒學價值的現實化存在。《大學》視角的「內聖外王」類型觀分析為我們思考「儒學何為」提供了內在致思維度,為探討「儒學何以為」提供了研究向度。

關鍵字

儒學 內聖外王 價值 當代新儒家

參考文獻


梅廣〈「內聖外王」考略〉,載《清華學報》新四十一卷第四期,新竹(臺灣)清華大學出版社,二○一一年十二月版,頁六二二─六五九。
熊十力《十力語要》,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九六年卷二
熊十力《讀經示要》第一冊,臺北:文廣書局,一九六○年,頁六四。
梁濤〈《莊子.天下》篇「內聖外王」本意發微〉《哲學研究》二○一三(十二):三二─三九。
陳鼓應譯注《老子今注今譯》(修訂版),北京:商務印書館,二○○三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