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7.155.109
  • 期刊

以朱攝王:從高攀龍「格物知本」說看其融合傾向

Analyzing the Trend of Integrating the Wang Yangming School into the Zhu Xi School in Light of Gao Panlong's Theory of "Investigating External Things and Knowing the Introspective Roots"

摘要


格物作為《大學》文本中最重要的概念,晚明儒者在詮釋格物時,呈現出一種兼受朱子和陽明影響的傾向。高攀龍作為晚明東林學派的代表學者,身處陽明學極盛時期,意欲解決陽明後學流弊,他的《大學》定本詮釋和格物思想就非常鮮明地展現了這種傾向,意圖以朱子格物融攝陽明學格物思想。就《大學》定本而言,他受陽明影響不再堅信朱子改本,採用崔後渠的古本改本,但卻認為自己與朱子思想一致;在詮釋格物時,高攀龍以「格物」為工夫入手處,推崇朱子學的「窮至外物之理」,又受陽明學影響,強調「知本」,一方面強調「以修身為本」是工夫的落腳處,使格物工夫內收,一方面點出「本之所在也,即至善之所在也」,賦予「本」至善這一精微圓滿的形上義,以加強格物的道德意涵。

關鍵字

高攀龍 格物知本 大學 朱王融合

參考文獻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台灣:三民書局,2009)
[日]岡田武彥著;吳光,錢明,屠承先譯《王陽明與明末儒學》(重慶:重慶出版社,2016)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九州出版社,2016)
古清美《慧菴存稿二││顧涇陽、高景逸思想之比較研究》(台灣:大安出版社,2004)
張學智《明代哲學史(修訂本)》(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