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佛教研究具有深厚且長遠的歷史與背景,長期以來,以語言文字的考究,以及文獻、經藏的編纂專擅勝場,從京都學派到批判佛教,乃至於近年試圖從文獻入手,探究經典的思想,可稱得上在研究主題上的進展。然而成果不彰,通常僅止於經典文字、語意的解讀,而不似經典所採取的形式,藉由對話而論辯並探究對於生命的重大課題,也缺乏提出佛教所關注的重大課題,不具有進一步討論的焦點。在批判佛教興起時,看似試圖批判佛教的理論,但事實上仍是藉由語言的考察,而指出佛經語言在語意方面模糊不清的情形,對於佛教義理、哲學課題的探究仍付之闕如,甚至「批判佛教」在批判佛教的觀點上,也並不精確,甚至問題重重。關於批判佛教的討論與研究,已有若干的成果產生,著名的佛教學者如釋恆清、林鎮國皆曾發表專論,蔡耀明亦曾扼要地指出批判佛教的缺失,因此,本文即奠基於批判佛教的發展,乃至於當代學者的反思與批判成果,提出日本在堅實的佛教語言、文獻基礎之上,可以進一步發展的方向。佛教經典的形式與內容,主要在於探究生命世界的重大課題。在形式上,以提問、論理、反思、批判的程序,即是採取哲學的進路所進行的探究;在內容上,就著生命所產生的困苦,提出解脫、修行、救度眾生的方法。就此而論,可以順著經典的形式與內容,看出佛教所要探討的重大課題。在此先大略提出哲學與生命倫理學的研究領域,可以藉由論述程序的展開,檢視兩個方面:一方面,檢視佛教經典對於生命課題的探討,放在生命世界的考察是否適切;另一方面,檢視當代的研究是否確實順應經典論述的脈絡,以產生討論的焦點。本文預期可以以語言、文獻的研究成果為基礎,甚至包含並超越語言、文獻的研究成果。
In order to continuously optimize website functionality and user experience,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analysis technology for website operation, analysis, and personalized services.
If you continue to browse this website, it means you agree to the use of cookies on this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