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52.15.122.33
  • 期刊

自閉症類群兒童的6年追蹤:以診斷及症狀發展為例

摘要


目前國際上已經累積諸多的的追蹤研究報告,但在台灣,以嚴謹的方法進行追蹤的研究尚少。本研究主要的目的,是追蹤台灣嘉義地區60名初診斷在2~3歲(時間點一,T1)的自閉症類群(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及發展遲緩幼兒,在1.5年後(時間點二,T2)及6年後(時間點三,T3)的診斷、認知或智能發展以及適應行為狀況。本報告呈現其診斷及症狀的變化。60名兒童當中,在時間點一時,34名為ASD兒童,26名為發展遲緩兒童。本研究的診斷資料來源除了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4th ed.; DSM-IV;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1994)外,亦同時採用自閉症診斷觀察量表(Autism Diagnostic Observation Schedule, ADOS)及自閉症診斷會談量修正版(Autism Diagnostic Interview-Revised, ADI-R)。前者有三個時間點的測量,後者有兩個時間點的測量。結果發現:若以ADOS的結果來看,集群分析可以恰當的分出三組,分別是兩組ASD (ASD1, n = 20; ASD2, n=16)及一組non-ASD (n = 24)。ASD1組在T1及T2的社會情感(social affect, SA)症狀分數高於ASD2組;不過,ASD1組與ASD2組在侷限及重複的行為(restricted and repetitive behaviors, RRB)症狀上,則在三個時間點間都沒有差異。相對於T1的SA症狀,ASD1組在T2有改善,但到了T3又變差;不過,對ASD2組來說,相對於T1來說,他們在T2及T3持續變差,但T2與T3之間則沒有明顯差別。若以ADI-R的結果來看(只有T2及T3的資料),ASD組在語言溝通症狀領域、侷限及重複的行為症狀領域隨著年齡增加都有明顯改善的現象:不過,在交互性的社會互動症狀領域,雖有同樣變好的趨勢,但現象並不明顯。整體來說,ASD兒童隨著年齡增加,他們的診斷大多未變,但症狀的嚴重度在不同領域的變化並不一致,以觀察或會談為主的方法所看到的現象也不相同。

關鍵字

無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