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業生產和實驗室等工作環境中,勞工皮膚可能接觸到各種危險化學品和有害物質。皮膚位於身體的最外層並遍布全身,面積約為1.6平方公尺,重量約占體重的16%,莫約10到12公斤,是人體總重量最大的器官,同時也是與外界環境接觸面最大的器官。為了保護勞工的安全和健康,除利用消除、取代、密閉與隔離化學品危害來源手段,以及工程控制、行政管理方法減少皮膚暴露(Dermal Exposures)外,化學防護衣著即成為皮膚防護最後一道保護防線。本文將簡介勞工化學防護衣著的法令規範、產品分類方式,以及相對應之防護效能(Protective efficacy)。透過對勞工化學防護衣著的深入了解,有助職安衛人員於事業單位正確選擇皮膚護具、提升勞工的健康保障,俾利減少職業災害的發生。國內化學性皮膚防護具法規所提之化學防護具,包括防護衣、防護手套、防護鞋等(惟本文章討論範圍僅限防護衣、防護手套),但不包含安全頭盔、護目鏡、呼吸防護及聽力防護等等護具。此外,許多防護衣著的規格中,會牽涉到生物、物理及化學性暴露的保護參數,不過本文旨在探討化學物質的保護能力,生物性、物理性部分暫未列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