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十一年(1861)發生的辛酉政變,影響晚清政局甚鉅,慈禧的掌政與恭親王的掌權莫不以此為樞鈕,而肅順與慈禧之間由於雙方在個人恩怨、飲食問題及政見不同所造成的衝突,是促成慈禧與恭親王奕訢合作的最大因素,也是政變得以成功的關鍵。肅順與慈禧的衝突,始自咸豐七年(1857)各自地位提升後。慈禧原想引肅順為己援,卻因肅順輕視其非系出名門,且不滿她間接干政,雙方合作不成,矛盾也由此而生。爾後,在咸豐皇帝應否巡幸熱河、往熱河途中的乘車與飲食問題,以及肅順在熱河行宮隨意出入宮禁、又傳他曾向咸豐皇帝「行鈎弋故事」之請等種種磨擦的累積,使兩人的芥蒂益深。加上咸豐皇帝病逝熱河後,雙方於兩宮名分、詔諭疏章的處理權限、及兩宮太后應否垂簾聽政的議題上爭論激烈,均使兩人長久以來所積累的夙怨,成為植伏政變的的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