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22.66.60
  • 期刊

《拇指姑娘》的童話分析:從心靈禁錮走向心靈自由

The Analysis of Thumbelina: From Imprisoned to Free Mind

摘要


實務場域中,我們時常看見許多案主雖然想要改變,但卻不斷跌回過往的生命經驗中,重複舊有的、負向的人際互動模式。不過,並非每個案主都能夠如同拇指姑娘,有能力跳脫原本的生命困境,活出新的人生。若童話故事真的蘊含了人類的存在議題,以及生命困境的解決方法(李淑珺譯,1999/2005),那麼對《拇指姑娘》進行分析或許就有其價值。藉此,我們得以理解:對於帶有「拇指姑娘」原型的案主來說,可催化其人格改變,並協助其突破生命困境的要素與途徑。經本文分析,發現:拇指姑娘象徵一個缺乏自我發展、獨立自主能力以及自我分化的個體,其所遭遇的生命課題可能為:在人我關係中,時常受到他人的控制與擺佈而失去心靈自由。若要協助這一類的案主,則助人工作者需要協助他們梳理內在經驗、發展關照自我的能力、看見自己的價值、發展理性功能與陽性原則。

關鍵字

拇指姑娘 童話分析 隱喻 象徵 自我分化

參考文獻


王鑾襄、賈紅鶯(2013)。Bowen自我分化理論與研究:近十年文獻分析初探。輔導季刊,49(4),27-39。
吳東彥(2015)。《虎姑婆》的故事情節分析:談孩童的客體關係發展。輔導季刊,51(4),61-67。
吳東彥( 2 0 1 7 ) 。 從希臘酒神「Dionysus」看早年創傷與人格發展。輔導季刊,53(1),10-15。
吳東彥、黃宗堅(2016)。從《綠野仙蹤》稻草人、錫樵夫與膽小獅子的隱喻反思失親兒的療癒象徵。輔導季刊,52(4),19-27。
吳麗娟(1998)。父母自我分化、教養態度對青少年子女自我分化、因應策略及適應影響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0(1),91-13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