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library access?
IP:18.97.14.85
  • Journals

以完形治療的觀點看儲物症之成因

The Causes of Hoarding Disorder: A Gestalt Therapy Perspective

Abstracts


儲物症(又譯囤積症)是現代社會的文明病,患者因囤積物品而導致居住空間雜亂不堪,不但影響了個人生活、人際功能,也會影響重要他人的生活品質,甚至增加整個社會的負擔。儲物症於2013年始正式公告於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第五版中,目前相關研究甚少,但盛行率卻已開始提升,顯示我們有必要正視儲物症的預防與治療,探討其可能成因與療法。本文目的即是透過完形治療的觀點來詮釋儲物症,以完形觀點解釋其成因,盼望進一步引發相關治療或介入方案的生成,乃初步論述性文章。首先描述儲物症的診斷、盛行率,並回顧現有之相關研究,接著概述完形治療的三大觀點-未竟事宜、接觸循環圈與接觸干擾-嘗試透過完形治療的觀點說明儲物症的成因,最後總結全文並指出可能的治療方向。

Keywords

完形治療 儲物症 囤積症

References


臺灣精神醫學會(譯)(2015)。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原著: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新北市:合記圖書出版社。(原著出版年:2014)
李佩怡(2006)。囤積與懼的關係—得自於清掃書窩的自我覺察。諮商與輔導,249,64。
林佩儀(2003)。完形治療在童年創傷的應用。諮商與輔導,205,28-35。
卓紋君、徐西森、范幸玲、黃進南(譯)(2002):完形治療的實踐(原著:Petruska Clarkson)。臺北市:心理。(原著出版年:1989, 1999)
曹中瑋(2009)。當下,與你真誠相遇:完形諮商師的深刻省思。臺北:張老師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Read-ar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