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者於94年服務於臺北市啟明學校,在任教的小一班級中,有一位是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克魯松氏症學童,由該生的母親告知該生的視力檢查是全盲患者,該生母親希望寶寶(化名)可以學習點字,研究者觀察當寶寶未服用藥物(利他能)前,他的行為較易失控,即便是坐在椅子上,寶寶的持續力相當的短,不到3分鐘便會起身拿著毛巾邊走邊甩,更是喜歡在地上翻滾。這樣的情況不斷反覆發生,寶寶似乎無法專注聽講3分鐘,他種種過動的症狀讓研究者確定寶寶有殘餘視力,寶寶是一個極為活潑又開朗的盲生,他的過動情形讓研究者發現,他肢體語言、口語表達和想像力豐富,如何把優勢能力轉化為學習樣式激發了研究者以個案研究方式,運用創造性舞蹈引導孩子激發他的學習能力,是否在寶寶未服用利他能情形下,提高上課的專注力,研究過程以觀察、訪談、繪畫、影像記錄,分析學生學習歷程,研究時間為每週一堂45分鐘,時間為期個案一年級到三年級。此研究發現創造性舞蹈有效提昇個案的專注力,專注力時間約從3分鐘增加為10分鐘,個案喜愛創造與同儕不同的肢體動作,並促進同儕間的社交行為;而研究者也從創造性舞蹈中學習等待、口頭引導許多問題用舞動身體和個案一起成長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