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216.73.216.231
  • 期刊
  • OpenAccess

從「戰鬥歌舞」到「劇場歌舞」:初探解嚴前後軍中藝術工作隊表演形式的轉變,以國軍文藝金像獎為例

摘要


臺灣舞蹈藝術史的建構,有一處未探之境,即是軍中的藝術工作隊,簡稱藝工隊。藝工隊隸屬國防部,是軍中政治作戰,特別是心理戰的一環。過去,各軍種中的藝工隊每年有兩百場以上的演出,對社會的影響力要比專業舞團來的更廣更深,且節目直白易懂,更親民也更容易中介政治意識形態。本文是一個初探性研究,以解嚴前後國軍文藝金像獎獲獎的表演節目為例,說明藝工隊在1980年代隨著臺灣社會劇烈的變化,其表演型態也隨之轉變。本文強調藝術與政治、社會間有著鑲嵌、互動之關係,即便是政治意識形態最保守的軍方藝術組織也折射出臺灣社會文化變遷的軌跡。國府遷臺初期,黨國致力以軍中演藝活動影響與轉化臺灣人愛國、仇共的心態。然而解嚴前後,藝工隊的節目也不得不隨著社會整體局勢轉變。這使得獲獎之節目內容不再有仇匪反共的強烈訴求,而能在創新大中華文化的基礎上,朝向藝術化、精緻化、實驗性的方向前。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