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討論《莊子‧齊物論》中「物化」的觀念,以「覺-夢-大覺」為主要架構,運用辨證的方法,展開逐步工夫修養的實際內容,透過從「超越的區分」到「辯證的融合」,逐步超越,逐步化解,隨說隨掃,種種歷程相及其所達至之境界描述,透顯出即境界即工夫之圓融義。所謂的與物同化,乃是同化於道,由道開顯萬物的存在價值,若是不明究理的物化,則是鄉愿,只是「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的層次,要達到「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的至人、真人、神人的境界,必須要通過致虛守靜、心齋坐忘等工夫而超凡脫俗,然而在心靈境界之高度提升後,還需要回歸人間,不該自以為高,貶抑輕視他者,而自絕於物外。因此,真正的物化是要在自我提升後,自覺地回歸人群、回到日常生活當中,體現日用尋常即是道,並且能夠隨波逐流地與世俗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