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重視祭祀,從教化的立場來看是要透過祭祀的「慎終追遠」使民德歸厚,是一種「神道設教」的意義,但除此之外,重視祭祀還有另一原因,那就是透過祭祀達到「以禮節情」的作用。死亡為人之必然,不能逃避,但是面對死亡,人也總會心存憂慮、不安,甚而企圖尋找長生不死的方式避免遭遇死亡。儒家理解人在面對死亡時不願接受正視的這種心情,明白死亡雖為人生最終的結果,在面對時也必然導致深切的哀傷,於是採取了接受的態度,並且以「禮」來調節人面對死亡的情感,讓此情感得到適當的安頓,同時讓所有形式上抒解哀傷之情的儀節得到理性的、人文的價值和意義,使人在抒解死亡產生的悲傷之情時無過與不及的失當,這就是以禮節情的真正作用也是儒家面對死亡的理性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