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152.212

摘要


繼屈原之後,西漢出了一個有遠見與抱負的洛陽少年賈誼,當秦漢政權轉變,舊秩序瓦解新秩序尚未建立,在那個青黃不接的時代其以過人之才深受文帝賞識,針對當時政治、外交、社會、經濟、文化各方面提出許多改善的方針,頻頻上疏主張「眾建諸侯少其力」來削弱諸侯勢力以鞏固中央政權,在外交上認為應對抗匈奴等,其重要思想經由整裡現今見於《新書》當中,賈誼的思想可說是面面俱道,具有高度的視野與時代意義。然其仕途不順,受到舊臣周勃、灌嬰等元老重臣的排斥,出任為長沙王太傅。經過湘水有感屈原當年的遭遇,再想起自己便有了百年同悲的感嘆,因而寫下〈弔屈原賦〉自傷之。其後賈誼為梁王太傅,不幸梁王墜馬而死,他因此鬱鬱不振,一年後便去世,年僅三十三歲。後世騷人墨客讀其〈弔屈原賦〉與之產生懷才不遇的共鳴,然而論賈誼一生究竟遇或不遇則有不同的看法,因此本文便對賈誼的理想與才情做一討論進而一探其為何不遇及不遇之因。

關鍵字

賈誼 倫理 弔屈原賦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