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3.58.214.82

摘要


本文主要目的在檢討中國古代墓葬形制由新石器時代末期以來戰國末期為主的演變情況。討論分為四節進行。第一節討論古代文獻中所記載之墓葬形制,作為以下以考古材料為主之討論的基礎。作者認為,由文字材料中反映出的古代墓葬制度是經過一種發展的階段,也有身份和等級的畫分。至於文獻中的這些觀念的確切性,則有賴考古材料之印證。以下討論,即分史前時代、殷商至西周、春秋戰國等三節來檢討古代墓葬之實際形制。史前時代之討論,基本上可以看出在史前時代末期,中原地區墓葬已經具備了商代以下中國墓葬形制的雛形。自商代以下,由於考古材料數目極為龐大,故在具體之描述之外亦以電腦之助處理棺槨及墓室之數據,可以看出不同等級之墓葬由商代以至於戰國末期之大小變化。基本上,同一時代墓葬的大小誠然和墓主身份有對應關係,此種對應關係僅為一大趨勢而已。本研究亦發現,不同時代相同等級墓葬大小亦有變化。這種變化應如何也歷史和社會之發展加以解釋,或是否能解釋歷史之發展,尚待進一步之探討。

關鍵字

無資料

被引用紀錄


陳怡安(2011)。北朝鎮墓獸研究 (AD386~AD581)〔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31841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