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者在實際教學中發現,學生常對「不」與「沒」的區別存有疑惑,而老師在教此語法點時常以就詞說詞、就句子說句子的方式帶過導致學習者無清楚,且並未完整地理解此兩個否定副詞的用法。越南語也有「không」與「chưa」之否定副詞,據研究者實地教學觀察,越南學生常把「不」直翻成「không」,「沒」直翻成「chưa」,此造成越南學生常常造出錯句。本文探討華語否定副詞「不」與「沒」及越南語「không」與「chưa」的語義功能,從中歸類兩者之語法功能。研究結果發現,主客觀及所搭配的動詞性質是區別「不」與「沒」語義功能的兩大條件。至於搭配動詞性質的區分,不同學者持不同意見,如李瑛(1992)將動詞分為三類,分別為能動性動詞、客觀性動詞和評述性動詞;再如林芯妤(2007)又將動詞分成狀態動詞、變化動詞及動作動詞。研究者對否定結構的結論是:「不」可以否定狀態、意志及習慣性,「沒」則否定變化及否定完成。越南語的「không」與「chưa」並不等於華語否定副詞「不」和「沒」:「không」表示已完成,並不能再發生的事情,而「chưa」則用於表示尚未完成,可能會發生之事,兩者皆可用於過去、現在和未來。了解華語及越南語否定結構的語義功能,能幫助學習者更容易分辨及應用。本研究除了探討華語及越南語否定結構上的用法差異外,還另以越南語學習者為例,設計「不」與「沒」的教學應用以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