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216.73.216.179
  • 期刊

荷據時代華武壠社消失的原因-以遷徙為中心

摘要


現今雲林縣虎尾、土庫、褒忠等鄉鎮一帶,荷據時代屬於華武壠社(Favorlang)的核心地域,它乃是荷據時代北部地區非常重要的一個大社,迨於荷蘭統治南部大員(今臺南安平)一帶政治安定、政權穩固後,即思往北部發展,然而首先即受阻於荷蘭所稱粗野兇悍傲慢的華武壠人,這是敵對政權所慣用的醜化稱呼。華武壠社群乃是族屬於中部平埔族的巴布薩族(Babuza),或其分支費佛朗族(即華武壠族)。另一說係屬於洪安雅族(Hoanya),未一其說。臺灣平埔族群原有遷徙棄社的習性,其族屬及語言本即不易界定森嚴,乃是可以理解的。相同地,正因它有遷徙另立新社的習性,因而居住的地理範圍極廣,橫跨今彰、雲、嘉等縣,故不易理出其社址在何處,然其核心地域應在今雲林縣新、舊虎尾溪之間的虎尾、土庫、褒忠等三鄉鎮範圍,應是可信的。華武壠地區物產富饒,稻、黍委積,穀倉滿籝,鹿群遍野,是一個非常富裕的村社。歷年來,由荷蘭所徵收的贌社稅額,均多於鄰近村落可見一斑;惟因當時漢人移墾臺灣日多,逐鹿、捕鹿及侵墾等情形,日益嚴重,華武壠人生活資源受到威脅,自西元1636年6月起,當地原住民即與漢人衝突不斷,乃引起荷蘭人的注意而發動數次大規模的征討,荷蘭人放火焚燬華武壠村舍、穀倉,損失慘重,華武壠人生活日蹙,乃不得不選擇就地漢化或集體分批他遷。嗣後,歷經統治政權更迭,至清領時期,吾人已看不出「華武壠」社的遺跡,唯一留下依其譯音所命名的新、舊「虎尾」溪及「虎尾」鎮名,讓後人憑弔追憶其昔日的歷史雲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