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為Initial Coin Offering之縮寫,中文有多種翻譯,「虛擬貨幣首次公開發售」或「虛擬貨幣首次公開募資」或「首次代幣眾籌」或「首次虛擬貨幣募資」或「首次代幣發行」或「首次代幣發售」等(因中文翻譯過於分歧,以下皆使用英文縮寫ICO稱之)。主要目的是募資,概念參考自股票市場的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指企業或非企業組織在區塊鏈技術的支持下發行代幣,向投資人募集虛擬貨幣(一般為比特幣、以太坊)的融資活動。公司創業初期需要資金,通常會向親友或銀行借款,然而隨著資金需求越來越高,通常會開放將公司一定比例的股份售出給一些具有較高淨資產的私人投資人-天使投資者(angel investors)及如創投基金之類的機構投資人進行注資,但公司資金需求若又提高,此時便會考慮進行IPO,以募得更多資金。ICO將原本創業歷經的多個融資階段打破,讓尚在草創階段的團隊或企業直接向IPO的投資者(社會大眾)募資,將上述流程大幅扁平化、去中心化,募資金額或可媲美IPO,募資時效及成本皆優於IPO,可謂之「募資方式的破壞式創新」。IPO與ICO差異點在於發行的標的物由IPO之證券換成ICO項目之代幣;對企業的好處是沒有監管機構,因此可以直接略過嚴謹的審核流程,直接取得資金。因募資幾無門檻,伴隨著ICO的高報酬率,詐騙、炒幣、投機者蜂擁進場,投資者開始提高警覺,各國政府亦收緊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