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6.230.65

摘要


北宋政治從太祖開國以來,採強幹弱枝重內輕外之政策,導致積弱與積貧兩大積弊。王安石乃於1069(神宗熙寧2 )年受命組閣變法,至1086 (神宗元祐元) 年安石66 歲4 月卒變法全面終止,前後僅只17 年。變法失敗的原因,史家多歸之於(1)新法有不完善之處,(2) 王安石本身個性上之缺點,(3)有大臣極力反對新法。從太祖至仁宗英宗之世(960-1067),不過一百年間,國家歲入減少,歲出增多,賦稅煩苛,民多棄農為兵,任田荒蕪,導致生產降低。京畿周環二十三州,幅員數千里,地方墾者十繞二三,稅之入者又十無五六。造成這些社會亂象,惡法劣政有以致之,加上豪梁兼併與重力盤剝,益使農戶困苦。今日,從各種史籍資料及科學研究成果,可以驗證從北宋985 (太宗雍熙2 )年至南宋1192 (光宗邵熙3 )年,約二百多年之間,為中國五千年來第三個小冰期。當時氣候急邊轉寒,江堆一帶出現冰雪的奇寒景象,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皆曾經完全結冰,車馬可以在結冰的河面上通過。長安、洛陽帶在唐代以後可以種植的柑橘等果樹,卻遭受凍死的命運。從這些史料記載,足見當時准河流域及江南地區氣候寒冷一斑。在這種艱固的自然環境下,王安石變法註定了難有成功機會。本文列舉宋代災祥記載及當時社會經濟狀況,從氣候變遷角度去解釋宋代國力積弱百姓積貧的原因。

被引用紀錄


郭菱琬(2007)。氣候災變與太平天國興起之再討論〔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2910200810532122
林廣一(2015)。氣候變遷對漢末三國的影響——以文學為探討核心〔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041220151207294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