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216.73.216.70
  • 期刊

文化資產與無形文化遺產——以珠算的發展歷史為考察對象

摘要


2013年12月4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將珠算(Chinese Abacus)列入《人類無形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並將珠算定義為:「運用算盤進行數學計算的知識與實踐」。「珠算」一詞最早出現在東漢《數術記遺》,然而算盤真正起源於何時,學界仍未有定論,此亦為本文追索的重點。算盤(文化資產)與珠算(無形文化遺產)互為演繹,歷經千年演變,從現當代數學課綱看珠算課程規劃的沿革,不難看出珠算在現當代經濟社會的計算價值已趨沒落,珠算教學者逐漸將學習珠算的功能導向智力開發與腦力保健。珠算的發展歷程宛如其民俗化的過程,以「數」為基礎、用「珠」做運算所開展出來的珠算,實則為適應日常生活所需,順應社會經濟變化,因應各個時代脈動。本文從「六藝」的「數」切入,根據目前考古出土材料與存世文獻相互參照,考其起源,探討珠算如何以文化資產──算盤為載體,發展成為一門重要的算術,再到舉世關注的無形文化遺產,爬梳其整體發展的歷史脈絡,並就現當代數學課綱以及珠算教育在教與學的應用及其功能,探究同樣的技能,在不同的社會環境、不同的文化語境下,有什麼不同的發展與運用,最後為珠算勾勒出發展主軸,以確立此項無形文化遺產的時代價值。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