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216.73.216.120
  • 期刊

從「我執」解脫過程探討心學與中華傳統倫理

摘要


老子道德經有云:「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這句話特別指出所謂學習的方式有兩種,一種叫做「外向學習」,另一種則叫做「內向學習」。人自幼及長,有關知識的學習是藉由不斷的向外吸收自已所不懂的、不會的,於是知識慢慢的累積並且豐富起來。這種學習的方式是屬於由外而內透過吸收及累積而成,因此一般稱之為「外向學習」;至於「內向學習」指的則是透過內省/內觀(觀察內心變化之根源)的方法不斷地減少「我執」,以消除「物、我」「人、我」「過去、現在、未來」之間差別相以利自我統整性的發展,一但自我統整性的發展達到穩定狀態就能自在,不受任何人、事、物及煩惱的拘束。佛家謂一切煩惱均以「我執」為根,生起諸煩惱;若不執「我」,則無煩惱。太虛大師(人間佛教的倡導者)有云:「仰止惟佛陀,完成在人格」。因此本研究將從「我執」的解脫過程,探討王陽明心學與佛家三學、六度的實踐並檢視其與中華傳統倫理體系的關係與內涵。

關鍵字

四端 自性 我執 知行合一 致良知 倫理 陽明學說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