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5大重要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對於大血管阻塞之前循環缺血性腦中風患者,在發病後6-8小時內接受動脈內血栓移除治療可顯著改善神經功能預後以來,動脈內血栓移除治療已成為缺血性腦中風的重要標準治療之一。近年來陸續有研究發現即使離中風發作時間超過該黃金時間窗,在使用進階影像工具如電腦斷層灌注造影或核磁共振造影進行篩選的情況之下,於16或24小時內進行動脈內血栓移除治療仍可提供臨床預後上的益處。此外,最近的研究亦顯示,在沒有進階影像的支持下,使用單純的無顯影劑電腦斷層進行篩選仍然是可接受的替代方案。這些結果對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治療產生了重大影響,並促使臺灣的健保制度於2023年修正其給付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