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癌是非小細胞肺癌中最常見的類型。隨著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的廣泛應用,更多3公分以下的第一期肺腺癌被早期診斷。雖然病理分期都是第一期,不同的腫瘤經手術切除後,長期預後卻有很大的差異。分析臺北榮總的治療經驗,透過對1,049名第一期肺腺癌患者病理組織的回顧性分析,我們發現伏壁型組成(lepidic component)比例≥50%的病患者有較好的預後,而在伏壁型組成比例<50%的病例中,侵襲性腫瘤大小則成為了預後的重要指標。現行的腫瘤-淋巴結-轉移(TNM)腫瘤分期系統可能未能充分反映伏壁型成分較高腫瘤的長期預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