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28.78.43
  • 期刊
  • Ahead-of-Print

維生素D攝取量、血清25(OH)D濃度與癌症之相關性

本篇文章尚未正式出版,請點選「收藏」跟進後續出版資訊!

摘要


人體內許多組織和細胞都具有維生素D受體,並可將儲存形式25(OH)D轉化為活性形式1,25(OH)D,參與細胞增殖、分化及凋亡等過程,具有抗增殖和促進細胞分化的作用。活性維生素D通過調控基因表現和抑制腫瘤生長達到抗癌之效果。研究顯示,維生素D攝取量和血清濃度與多種癌症風險及預後相關。高血清25(OH)D濃度與黑色素瘤厚度呈顯著負相關,降低黑色素瘤的侵襲性並改善生存率。維生素D攝取量與肺癌風險降低及患者存活率改善有顯著相關。流行病學研究表明,當血清25(OH)D濃度低於20 ng/mL時與大腸癌、前列腺癌及乳癌風險顯著增加相關。在臺灣,北部居民維生素D缺乏比例高,約為20%,且女性缺乏率顯著高於男性,因此需關注維生素D缺乏對癌症預防及治療的潛在作用。維生素D補充應根據個人體質和需求,並參考客觀之抽血數據,在專業人士的建議下進行,以避免過量引發不良反應。總體來說,維生素D在抗癌方面具有顯著潛力,但目前缺乏本土研究,又體內維生素D多寡和地理位置以及陽光照射(緯度)相關甚鉅,因此仍需更多本土研究來驗證維生素D與癌症之相關性,並依此制定健康政策以改善當地民眾健康狀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