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216.73.216.120
  • 期刊
  • Ahead-of-Print

手腕韌帶之超音波檢查

本篇文章尚未正式出版,請點選「收藏」跟進後續出版資訊!

摘要


手腕韌帶是維持腕關節穩定性的關鍵解剖結構,由連接橈骨、尺骨與八塊腕骨的外在韌帶以及內在韌帶組成。高解析度超音波作為一種無輻射、方便帶且具動態評估功能的影像技術,已逐漸成為手腕韌帶診斷及治療的重要工具。文獻指出,超音波在手腕韌帶在眾多檢查工具中具有顯著優勢:相較於X光及電腦斷層掃描,超音波能精確描繪軟組織病變;與核磁共振(MRI)相比,其可近性、便攜性和動態評估能力更為突出。通過高頻(3-19 MHz)線性探頭,可清晰呈現複雜的腕骨與韌帶解剖結構。手腕韌帶可分為兩類:外在韌帶(連接前臂骨骼與腕骨)和內在韌帶(連接相鄰腕骨)。常見病理包括:韌帶扭傷、韌帶撕裂和囊腫。超音波的獨特優勢在於能即時顯示韌帶纖維質地的異常,如:纖維增厚、失去規則絲狀排列、低回音、血管增生等特徵。動態檢查是超音波診斷的關鍵,通過特定手腕擺位和運動,可評估韌帶的穩定性和完整性。臨床上,可透過內文提及之動態檢查方法並結合超音波技術,提高韌帶損傷的診斷率以及進行注射治療的準確性。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