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漢人是怎樣對待火葬這一種喪葬習俗?本文主要探討五代(907-960)這段特定時期中,火葬在中國漢人社會中如何發展。五代時期相當短暫,學者對這期間的火葬習俗,往往忽視不理,或者僅片言隻字帶過。但是從火葬發展的初始階段(唐朝)到成熟階段(宋朝)中,這五代五十三年是不可或缺的過渡階段。五代時期火葬的發展和演變充分顯示出火葬在漢族中國人中逐步普遍化的過程。另外,本文也探討焚體──包括報復性的焚屍、防止疾病傳播的焚屍、以及自焚等──與火葬的關係。在中國火葬研究中,這種焚屍不被視為真正意義上的火葬,因而不受重視。本文認為,這些焚體形式在中國歷史上,特別是在五代時期的火葬習俗發展中,起到了基礎性的影響和重要的作用。若我們把火葬置於更廣泛的焚體範疇禮儀來研究,就可以發現火葬和焚體之間既微妙而又複雜的關係,影響到中國漢人長期以來對火葬這種喪葬習俗的理解與接受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