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面作戰支隊」是海軍艦隊的基本戰術單位。在反潛作戰中,為降低敵方潛艦對海域安全之威脅及增加搜察行動的效率,應妥善運用兵力及具遠距偵測能力的拖曳式聲納艦,以及早發現潛艦。二、配備拖曳式聲納的水面艦艇,因聲納具備變深特性,可突破水層限制、搜索不同深度,使艦船有機會在較遠距離接收到源自潛艦的音響,進而獲得提早預警及音響鑑別機會,從而提高搜察涵蓋能力及反潛行動的隱密性,降低因運用聲納主動模式而提早暴露船位風險。三、水下目標的鑑(判)別,須仰賴長期資料蒐集與分析音紋辨識技術,即使美、英等具豐富反潛作戰經驗的國家,仍無法使用簡明的標準定義,說明潛艦意圖攻擊時的徵候;在反潛作戰的防護與攻擊行動也存在相同的困境;此現實促使反潛作戰策略發生改變,由擊沉潛艦轉變為防止自身不受損害。四、我國控領區域四面環海,遭水下封鎖的風險性極高;面對海域廣闊卻兵力有限的困境,艦隊反潛作戰應善用拖曳聲納艦優勢,並隨敵我兵力之更迭變化,持續發展與修訂聲納的應用戰術、強化預警措施、提升水下狀況知覺(SA)及加快目標鑑別與處置的節奏;善用鏈路交換資訊,結合環境(水文)等現場資訊,提升偵蒐與打擊效率,確保制海作戰目標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