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9.234.41
  • 期刊

俄軍防禦工事對我防衛作戰之啟示─以俄烏戰爭兩周年之作戰經過為例

摘要


一、防禦之目的,旨在拒止、消耗及摧破敵之攻擊,目的在確保防禦地區、爭取時間或待增援部隊到達,以利全般與爾後之作戰。而防禦作戰之成功,有賴於防禦地區戰鬥到底,以求防禦任務之達成。二、2024年2月俄烏戰爭滿2周年之際,俄軍目前仍有效控制烏克蘭約20%的國土,依據其攻守作戰之歷程,概可區分為俄軍突襲階段(2022年2~3月)、俄軍攻勢調整階段(4~7月)、烏軍反攻初始與俄軍戰略退卻階段(8~11月)、俄烏僵持階段(2022年12月~2023年5月),以及烏軍再反攻與俄軍反擊作戰階段(2023年6月~2024年3月)等多個階段。三、俄軍為確保占領區之安全,除部署相當數量之兵力外,另依戰場環境之差異,相機於烏東及烏南設置結合天然與人工障礙,構成多層次防禦阻絕系統,阻止烏軍之反攻。俄軍之所以得逞,固然在於烏軍人員素質、戰備訓練不濟;然則俄軍恃其戰爭潛力之優勢,以及善於守勢作戰之準備,致力於工事之構築與兵火力之結合,屢屢挫折烏軍之反擊,乃至於反攻作戰。四、國軍遂行防衛作戰之防禦工事整備區域包括濱海地區、灘岸地區與縱深地區。濱海地區因位處海上,故部署各種水面制式與非制式障礙以及如何部署成為主要考量;灘岸地區必須針對可能為共軍登陸之灘岸,結合現況進行必要工事構築;縱深地區為灘岸地區迄山地地區間之地區,可利用地區內城鎮、丘陵地形等各要點,配合兵、火力,編成二線陣地、城鎮(村落)陣地、淺山陣地。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