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教育政策長久以來,都是重理工輕人文,甚至人們對人文科系的評價,都是因為理工考不好才退而求其次選擇就讀人文科系。蔡英文總統也親自出席教育部所核定的4所半導體學院揭牌儀式,明確指出這是國家對培養下一代產業合作人才的重視。其實,政府的教育政策僅僅限縮於半導體產業,儘管政府對此產業大有信心,相對印證了與民間家長勸小孩不要選人文科系就讀的期望不謀而合。學生選擇理工或人文科系,存在著最現實的原因,也就是畢業後的收入問題。但是,學生在臺灣的教育體制裡早已養成依照「CP值」(本益比)做決定,而不是透過獨立自主的思辨決定自己的人生。此現象也反映了,多數學生其實不知道自己該讀什麼科系。當少子化的浪潮來襲,若政府只注重半導體產業,會導致大學教育徹底變成職業訓練,而加速更多產業迅速消失。人文教育的本質在引導學生思考,像西方的批判思考一般,經過周延的思辨釐清大大小小的人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