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顯(338?-423?)法師有感於當時所傳的律藏殘闕,於東晉隆安(399)離開長安,前往天竺求法,歷經十三年回到青州時,正值劉裕(363-422)在晉朝末期收復北方的青、兗、司三州,積極造宋稱帝的時期。法顯上岸後即受到劉裕之弟劉(兗)青州(道憐,368-422)的邀請,在京口一冬一夏,建立了龍華寺;稍後在義熙十二年至十四年間,由劉氏集團中的孟顗、褚叔度(378-424)為檀越,於建業道場寺與佛馱跋陀羅(Buddhabhadra,359-429)共同翻譯經、律;最後法顯赴荊州辛寺終老。在法顯回國後的經歷中,隱隱可見國家與佛教兩種權力的交鋒,本文的目的有三:第一,釐析劉裕集團的佛國建構;第二,重溯晉宋之際佛教內部的交際網絡與佛學背景;第三,探討其在中國佛教發展史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