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係作者長期觀察高等教育現場,並擔任兩個服務性社團「基層文化服務團」、「國際志工社」輔導老師,及最近幾年新聞媒體不斷以聳動的標題,報導大學社團經營困難之問題,例如:不出門「回家社」,部份大學社團招生難;服務性社團結合課程續命;面臨招生困境,服務性社團尋生機;寧可宅在家,大學社團爆倒閉潮及新興社團TEDx的成立等。這些報導是否屬實?還是真有其事,是當事人故意忽略或只是不同型態社團的世代交替。因此,為探討此問題,作者本嘗試從「知識」份子到「知事」份子為論述主軸,並透過教育現場第一線的觀察,從「高中端社團蓬勃發展」、「社會風氣趨向功利」、「教師觀點過於偏頗」、「家長態度不易改變」、「社團內涵無差異化」、「簡化社團運作流程」等六個面向,深入解析大學校園服務性社團發展困境,及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