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是中國民間傳說中的瑞獸,是代表祥瑞的圖騰。歷代文人都一致肯定麒麟祥瑞的仁者地位,王公貴族更是將麒麟的出現,看作是顯貴呈祥的象徵,寓示著盛世的來臨。由於麒麟有君子的美德,所以格外受到發源於中原的客家群體的敬愛。他們常常在節慶的時候,舞動麒麟,祈求風調雨順。香港的客家村落族群仍然保留了舞麒麟的傳統。舞麒麟是客家村民在節日慶典中喜聞樂見的一種表演藝術,時至今天,每逢神誕、慶典、新居入夥或婚嫁儀式等喜慶日子,香港新界地區仍流行舞麒麟,成為不可或缺的表演活動。香港馬油塘村舞麒麟就是他們村的客家人代代相傳的習俗,自他們村有了客家人,就有了舞麒麟。那時只要是農閒時,村裏的男丁就會自發集結在一起,練習麒麟的舞動方法。馬油塘村舞麒麟文化傳統有著深厚的凝聚力,每逢新年、神誕、或有喜慶的事情,村內的麒麟隊都會以舞麒麟助興。每逢春節更會舞動麒麟,遊走區內大小村落,寓意來年祥瑞太平;也會與附近幾條村的麒麟隊相約一起舞動互拜,以增進彼此的交流和溝通,給過年增添了不少節日的氣氛。隨著非遺概念引入,民間對舞麒麟的熱情更是日漸高漲,本文以香港馬油塘村客家麒麟為例,闡述隨著時代的變遷,舞麒麟作為客家人的傳統活動,在客家村落得以傳承和發展,當中保留著一份人情味,體現著舞麒麟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