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4.94.139
  • 期刊
  • OpenAccess

教会大学、洛克菲勒基金会与近代农村乡村建设运动(1934-1944)

摘要


民国时期教会大学对于农村的乡村建设运动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然而由于资金短缺一直没法形成全国范围内的整合效应。而自洛克菲勒基金会从1913年建立开始,洛克菲勒家族就对中国的慈善事业怀有一套明确的目标。为了解决当时日益凸显的中国农村问题并尝试提高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了燕京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以及晏阳初领导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1934年成立了第一个中国农村综合建设项目-华北农村建设协进会。本文通过分析教会大学和洛克菲勒基金会在中国农村综合重建的目标、过程以及影响,为我们研究西方民间组织包括基督教会大学和私立基金会,在重塑非西方社会时的努力和面临的重重困难提供了具体案例。协进会为发展现代化中国农村做出了巨大的努力,然而连年战乱、政局不稳定以及资金短缺皆阻碍了其雄心壮志。1944年,洛氏基金会结束了对中国农村乡村建设的资助,而该运动对近代中国农村社会的影响至今仍广受关注。

參考文獻


J. B. Grant, Principles for the China Program, March 1935, P1, Series 1, Box 22, Folder 469, Rockefeller Foundation Archives, Rockefeller Archival Center (RAC).
黄肇兴、王文钧:《何廉与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文史资料选辑合订本》,第 35 卷第 102 辑,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文史与文学委员会编,2011 年,第94、103-104 页。
何廉:《何廉回忆录》,朱佑慈等译,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8 年,第 50 页。
张鸿钧:《燕京大学社会系清和镇社会实验区工作报告》,《乡村建设实验》,第一集,第 69 页。
Items in connection with current China Program were presented, together with a statement of progress, April 1937, P3, Series 601, Box 10, Folder108, Rockefeller Foundation Archives, RAC.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