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孫張清揚居士與觀音的宗教感應有很大的關係。她受到觀世音菩薩的點化,日後皈依佛、法、僧,以五戒、十善作為警戒,注意身口業的行為。戰亂時,到重慶長安寺禮佛時,偶遇當代佛教泰斗-太虛大師,從此皈依太虛大師,其後傳承太虛大師的人生佛教。逃難時,她能夠親近善知識,長養法身慧命、盡未來際,這是很殊勝的因緣。師父是我們的法身父母,她是被太虛大師的精神所感召,當大師教唱三寶歌時,記住「盡形壽、獻身命、信受戒、勸奉行」。菩薩廣大因行是信、願、行,而孫張清揚居士也是以「願」力和「行」結合在一起。除朝暮念經、禮佛作功課,更從信解行證了解佛法、實踐佛法,期許在前線打戰的夫婿孫立人能安全平安。孫立人將軍不但為中國立功異域,一振中國人的聲威,也是一位忠義的愛國者,後來由於政治因素竟成為歷史上的悲劇人物,但他們的故事不太為人們所了解。大乘佛教所謂「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孫張清揚居士學習母親護持佛教的精神,也以金錢和智慧來護持佛教。她是從信仰中去表現出來,實證實修示現給人們,而不是空洞的事跡。更傾其一生之力為佛教文代事業的奉獻,不是泛泛之輩所能擔負起的責任,就在生命大洪流做好自己的事。星雲大師率領僧眾誦經、祝禱,公開讚譽渠愛國愛教,對來賓、親友說道:「清揚居士累積十大功德,可謂我國佛教的教母。」大師肯定其一生努力推廣佛教活動與佛教文化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