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作為一門以視覺表現為主的藝術形式,不論是藝術家們精心設計的色彩還是作品所呈現的情感色彩,都暗含著藏匿於色彩背後的情感、思想和文化。芭蕾發展至19世紀末,佩蒂帕的古典芭蕾奇跡逐漸演變成了程式僵化的代名詞,這時以謝爾蓋.佳吉列夫為首的一批俄羅斯藝術家組建俄羅斯芭蕾舞團,從東歐到西歐,掀起了一場史無前例的芭蕾革新運動。本文嘗試使用色彩心理學相關概念,以顏色所對應的情感氛圍對佳吉列夫俄羅斯芭蕾舞團的作品進行分析,將舞團作品劃分為《火鳥》《彼得魯什卡》《春之祭》等首創革新、飽含生命力的「金色」作品;《仙女們》這樣潔淨神聖、純粹浪漫的「白色」作品;《玫瑰花魂》《牧神的午後》等充滿情慾誘惑、激情燃燒的「瑰色」作品;《婚禮》《阿波羅》等莊嚴肅穆、冷靜理性的「藍色」作品。多元多色的創作風格,讓我們在俄羅斯芭蕾舞團看到了東方與西方、古典與現代的交匯。在改革路上不斷求新求變、推陳出新,使舞團在現代藝術爆發的20世紀初獨樹一幟,鑄就了輝煌的現代芭蕾歷史。對於當代舞團而言,在佳吉列夫俄羅斯芭蕾舞團的經驗中學習和反思,以在競爭更為激烈的今天脫穎而出並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