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文透過幾個流行於台灣、中國與香港等亞洲國家的詞彙來分析日本動漫在亞洲的影響力典範轉移,這些詞彙的被發明、被接受和傳播,正好說明了日本動漫作為一個跨國文化在國境之間流動的多樣性和複雜性。「ACG」作為一個英文縮寫詞彙在台灣被發明,除了受限於當時的電腦顯示技術外,更蘊含著特殊的政治和歷史文化背景;而「二次元」作為一個日本的漢字名詞在中國被廣泛使用,並將其等同於日本動漫文化其實是一件值得討論的事情。伴隨著中國經濟與市場影響力的擴大,該詞彙逆傳播回日本並被日本人接受,不僅見證了中國動畫和遊戲產業的興起;更看到文化、資本和產業在跨國主義流動的複雜性。再加上「動漫」作為一個集合名詞,更凸顯對於亞洲國家而言,更傾向將日本文化和產業視為一個整體加以論述。日本接納了「二次元」一詞,但並不使用「ACG」和「動漫」一詞,除了本身的漢字原因,更接櫫了「文化概念」在跨國資本主義和全球化商業生產體系中的複雜性和弔詭性。而「二次元」這一詞彙未來在日本與亞洲國家的傳播和理解,或許更能幫助我們預測和理解日式動漫亞洲乃至於全球範圍的影響力和有效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