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3.123.140
  • 會議論文

迁徙、流离与重建:1949年以降在台湾的山东籍同乡会之分析

摘要


1949年,中国国民党所领导的中华民国政府从大陆撤退至台湾。跟随来台除了台湾军的主力军之外,还有许多平民也跟随前往,总计二百万左右。其中山东人多达十几万,除了少部分自行辗转来台,当初来台最大规模地行动——是青岛的守军第十一绥靖司令刘安祺将军,所率领的十二万军民,其次是烟台联合中学校长张敏之所带领到澎湖的八千多名山东籍流亡学生。来台后,山东人经历了“反攻大陆”理想落空后,转向“落地生根”在台湾安家立业。为了联系在台山东乡亲,发挥互助的作用,分别成立了台北山东同乡会、高雄山东同乡会、台南山东同乡会。甚至组织了次地方层级的同乡会,如日照同乡会、菏泽同乡会等。并于1996年,成立了山东旅台各县市同乡会联谊总会,强化了分散在台湾各县市的山东人的凝聚。甚至出现了中华齐鲁文经协会主导与对岸山东进行文经交流团体,强化两岸山东人的情感。本文主要透过对在台湾山东籍同乡组织的分析,探讨山东人从迁徙到台湾所经历的流离到重建之过程,并尝试说明移民与原乡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现象。本文首先回顾山东人移民迁徙到台湾之历史脉络、定居与适应之历程。接着讨论山东籍社团在各世代的多元发展,包含在台湾各县市成立的同乡会、各次地缘组织与文经交流相关组织等;进一步透过对山东人社群乡团功能的讨论,带出解严后在台的山东人与原乡山东交流网络的重新建构;最后,通过对山东人社群组织现今所面临之困境描述,讨论在台山东社群未来发展之可能。

延伸閱讀